南京大屠杀(又名: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第 1 部分

张纯如 / 著
 加书签  滚屏 朗读

小说在GULUZW.COM---古路中文网【闹相思】整理

记邮件找地址: dz@GULUZW.COM

附:【本作品自互联网,本任何负责】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导言

章 通往南京之路

第二章 恐怖的六星期

第三章 南京沦陷

第四章 六周行纪实

第五章 南京安全区

第六章 世界知些什么

第七章 铁蹄的南京

第八章 审判

第九章 幸存者的命运

第十章 被遗忘的屠杀:再次

结语

中译本

1937年12月13,中华民国首都南京被军占领。对本而言,占领南京是战争中决定的转折点,是军在半年里同蒋介石的军队在带厮杀的胜利的点。而对中国军队而言,英勇的海保卫战最终失败,最优秀的部队也伤亡惨重,而南京的陷落则是次惨的,或许是致命的失败。

现在看们还可以把南京当种类型的转折点。南京古老的城墙里发生的切,极发了中国民收复南京,赶走侵略者的决心。中国政府撤退并重组,最终在这场于1945年结束的战争中败了本。在其问8年中,本占领着南京,并建立了个由中国中的投降分子组成的政府;但这个政府从可信,它也从未能使中国投降。从更的范围说,南京的行使公众舆论以所未有的方式反对本。

今天,在几代都受到本所犯罪行及其失败的育的中国,本如何赎罪还是个问题。60年去了,南京的冤仍然影响着中关系。

确实如此。对中国首都的洗劫是次骇听闻的恐怖事件。决战俘,以及屠杀、数十万平民,这切违背了所有的战争规则。至今仍令瞠目结的是,这是公开的活,是有预谋的残行为。国际眼目睹了这次屠杀,但们试图阻止的努却是徒劳的。南京的行也并是军队纪律暂时的松懈所致,因为屠杀持续达七个星期之久。本书所讲述的,就是艾里斯·张(张纯如)对南京的悲剧首次用英语行的全面研究,是个震憾心的恐怖故事。

们也许永远无法准确了解,究竟是什么促使本的指挥官和军队作如此残忍的行。但对军的所作所为,张小姐此书比以往的任何记录都更为详。在本书中,像用了量的原始资料,、包括自当时第三国目者的无可辩驳的指证:外国传士和商,在入毫无防争的南京城时,们就留在城里。张小姐发观的其中份这样的资料,是记--实际份小型档案--约翰·拉贝的记。拉贝是名德国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在南京屠杀期间,领导着个保护南京民众的国际行。通拉贝的眼睛,们可以看鲥南京居民在手无寸铁的面对屠杀的那种畏惧而又勇敢。通张小姐的叙述,为钦佩在南京城被点燃、百姓被屠杀之际,在医院被关闭、陈尸所被装、哀号遍城之时,拉贝和那些试图改现状的们的勇气。们也读到,那些知了在南京发生的切的也为此愧。

去,南京的行在西方已几乎被们所忘记,所以,本书问世显重。张小姐把它称作"被遗忘的屠杀",将二战期间在欧洲和亚洲发生的对数百万无辜者的屠杀联系在起。事实本和纳粹德国成为盟国,却并是很好的盟友。但是南京发生的切--希特勒肯定没有想到--使们成为的帮凶、残的侵略者和最终被称作“对抗的罪行”的作恶者。W..奥登①曾目睹了中国发生的这场战争,把欧洲和亚洲发生的切更早地联系在起③:

地图能真的标明位置

现在,那里的生命已是灾难:

南京;达豪③。

威廉·C·柯比

哈佛学历史系主任,中国现代史

注:

①w··奥登,英国著名诗,1907--1973年,1948年获美国普利策诗歌奖:--译注

②选自w·.奥登《短诗集:1930-1944》》中"在战争年代"。第279--280页,敦,1950。

③Dachau,德国巴伐利亚州地名,曾建有纳粹集中营。--译注

导言

类同胞相残的历史是个漫而凄惨的故事。倘若在这些恐怖的故事中存在着同程度的行的话,那么,没有几次劫难能在程度和范围与二战期间的南京行相比。

在美国眼中,第二次世界战是在1941年12月7开始的,这本航舰所载的飞机袭了珍珠港。欧洲把二战开始的子定在1939年9月1,这天希特勒的军和装甲部队闪电般地袭了波兰。在非洲,二战开始得更早些--1935年,墨索里尼入侵阿比西尼亚(现称埃塞俄比亚--译注)。对于亚洲入说,战争的开始则必须追溯到本对东亚军事控制的第步--1931年侵占洲。

正像希特勒德国在5年样,本用度发达的军事量和种族优越,着手建立其统治邻邦的权洲并建立“洲国”政府,该政府表面是在们使用的"傀儡"--个早被废黜的皇帝的统治之,实际是在本军方的控制之中。4年,也就是1935年,察哈尔和河北部分被占领;1937年,北京、天津,海和南京相继沦陷。对于中国说,整个30年代是十分艰难的。

的确,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战结束,才最从中国的土地撤走。

毫无疑问,本军队统治的14年有无数难以描绘的残事件。在许多曾遭受侵略者铁蹄践踏的城市和村庄中究竟发生什么,们永远无法了解清楚。有枣味的是,们知发生在南京的故事,是因为些目睹了这场灾难的外国仑车当时把消息告诉了外界,些中国也侥幸生存,成翟目。如果说有什么事件可以为例证,揭妄的军事冒险主义表面的纯粹恶,那就是们在南京犯行。本书讲述的就是这故事。

除了在之间,南京行的况已是无须置辩的。1937年11月,本侵占,马对新建久的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发起了规模的。1937年12月13,霹京沦陷,本士兵在这里开始了类.历史所鲜见的囊屠杀。数万名年被包围着驱赶到城外,然军用机,有的则被当作刀练习的活靶子,或是被浇汽油活活烧连几个月,南京城的街了尸,到弥漫着腐烂的臭味。多年以,远东国际军事法譬叩专家们估计,自1937年末至1938年初,南京约有超甚260,000名非战斗军手中,还有专家认为这数字超350,000。

本书仅对在南京的残行径予以最朴素曲概述,因为本书的目的并是以量化的记录评价这桩类历史行,而是旨在清事实,训而使警钟鸣。然而,程度的差别常能反映类别的同,为了帮助读者了解60年个被称作南京的城市里发生的屠杀的程度,必须耍举些统计数字。

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把南京难者的手连接起,可以从南京直拉到杭州,足有200英里们的血登总重可达1200吨,们的尸可以装2500节车车厢。

仅从难者的数字看,南京的行超了历史许多最残的屠杀。罗马在迦太基屠杀了150,000;天主军队在西班牙宗开杀戒(1543年西班牙宗将数以万计再洗礼徒在刑柱。--编注);还有帖木于1398年在德里了10万名犯,并在1400年和1401年在叙利亚修建了两个头骨塔,但相比之之。

的确,即使与历史的战争相比,南京的行也足以代表最可怕的种族灭绝的行为。为更好地想象这个比较值,们还必须了解基些统计数字。南京的难者总数--仅仅是中国的个城市--就超些欧洲国家在整个战争中的平民亡总数。(英国平民亡总数为61,000,法国为108,000,比利时101,000,荷兰是242,000。)有把飞机轰炸当作规模破中最可怕的武器之,但即使是历史烈的袭也比南京的屠杀。英国轰炸德累斯顿,引起了,当时国际接受的亡数字为225,000,但更客观的统计为6万,另至少有3万受伤。南京遇难的数则多得多。确实,管是用最保守的数字--26万,还是用最的35万,南京数比美军轰炸东京所造成的伤亡数(约80,000-120,000亡)多得多,甚至比在广岛和崎两次爆炸原子弹造成的数(分别为14万和7万)的总和还多。看到这些,怎震惊?

仅应当记住南京的行中的数,还应该记住们被杀害的残忍手段。中国的男军的刀训练和砍头比赛中被当成活靶子。估计有20,000-80,000名中国女遭到强本兵在强女之,剖开们的子,切掉们的,把们活活地钉在墙。还当着家的面,本士兵污女子被但每天例行活埋、阉割、器官切除,烤行,还尝试种种穷凶极恶的折磨手段。比如,在穿铁钩把整个吊起,或是将埋入部的土坑,再看着们被德国牧羊犬。此此景实在是令忍睹,就连南京城中的纳粹觉徒也到恐怖,有就称这场屠杀是"机器"的工作。

但是,南京的直是个鲜为知的事件。与在本爆炸原子弹和在欧洲犹太遭到屠杀同,南京屠杀的血腥恐怖很少为亚洲以外的们所了解。美国版的多数历史文献都没有注意这次屠杀。在对美国中学历史课本行的次彻底检查中,发现只有寥寥几本提到了南京的行。美国公众所读的综的、或"权威"的二战历史著作中,也几乎没有本详地记述南京屠杀的。例如,《美国二战图片史》(1966)是连续多年最畅销的单本二战图片史图书,但其中没有关于南京屠杀的幅照片,甚至连个字也没有。在共计1065页的温斯顿·邱吉尔的著名的《第二次世界战回忆录》(1959)中,找到有关南京屠杀的个字,在共947页的亨利·米歇尔的经典名作《二战风云录》(1975)中也是如此。在达1178页的格哈特·温伯格的巨著《战中的世界》(1974)中,南京的行仅仅被提到两次。只是在998页的罗伯特·莱基的《自魔鬼:二战纪实》(1987)中,才发现段关于这次屠杀的记载:"希特勒的纳粹所切使其胜利蒙的事没有哪件能比得松井石将军手本士兵"。

是在自己还是个小女孩时第次知南京的行。故事是讲给听的。们曾经历多年的战争和革命年代,才在美国中西部的学城当授,有了个安定的家。们是在二战时期的中国,战又随着家逃亡,先是到台湾,最到美国的哈佛读理科。30年们平静地生活在伊利诺伊州的尚佩恩厄巴纳,置学术界,从事理和微生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们从未忘记中战争的恐怖,们也希望会忘记。其是希望会忘记南京的行。没有眼目睹南京的行,但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又告诉了们说,把婴成两半,甚至三块、四块,有段时间都被血染成。因为愤怒,们在向述说时声音们认为,南京屠杀是在这场杀害了千万中国的战争中所犯次最丧心病的罪行。

整个童年时期,南京屠杀是个无法言明的恶的代名词,地藏在的脑海中。但是,在印象中的南京行缺乏节和范围,也很难区分究竟是传说还是历史。中学时,寻遍了当地的图书馆,想更多地了解这次屠杀的况,但无所获。觉得很奇怪:如果南京的行真是那么骇听闻,真的像坚持说的是类历史次最残酷的屠杀,那为什么没有把它写?作为个孩子,当时的并没有想到去伊利诺伊学浩瀚的图书馆系统继续调查,对这件事的好奇心也很溜跑了。

南京的行再次闯入的生活几乎是在20年之了。这时的已为,作了名职业作家,在加州圣巴巴拉着平静的生活。听个搞电影片的朋友说,有几个东海片的制片最近完成了部关于南京行的纪录片,但由于搞到资金,无法行宣传和发行工作。

这位朋友的话重新起了趣。久,就同两个纪录片制片谈起了这个题目。邵子平,是华裔美国社会活家,曾在纽约为联国工作,是纪念南京屠杀难同胞联会的届主席,协助制作录像带《马吉的证言》。另位是汤美如,位独立的电影制片,曾与崔明慧作了专题片《以天皇的名义》。邵子平和汤美如介绍个社会活家的圈子里。多是第代的美籍或加籍华,像样,都认为应当在所幸存的受难者去世以,把南京行的真相记录并公诸于众,直至讨回南京浩劫的赔偿。还有们对战争的记忆传给子孙代,以免在被北美文化同化的程中,忘却自己的历史遗产中的这部分。

大家正在读